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8
编号:13766384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8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心理;影响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成熟及我国社保的日益完善,使得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然而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进行,来自于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医疗费用、家庭、社会的压力等不良因素都会给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影响,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透析患者心理障碍达41.5%[1]。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加强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透析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笔者所在中心2005~2009年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541例,其中男311例,女230例,年龄12~89岁,治疗时间1个月~13年。

    1.2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以及结合临床,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 百拇医药
    2结果

    541例患者中有480例(88.72%)患者有不同的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问题。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3.1恐惧透析初期,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了解,穿刺带来的疼痛,体外循环的情景,周围病友的死亡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3.2焦虑由于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及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透析治疗的长期性及家庭经济的重负,担心被家庭抛弃和失去工作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的心理情绪。

    3.3抑郁抑郁存在透析各阶段,以中年患者的发病率最高[2]。由于不可逆的疾病及无法阻止病情进展的现实;一时难以适应的社会角色;由于治疗的长期性,学习、工作能力的改变导致患者自我价值的降低使患者终日郁郁寡欢。
, 百拇医药
    3.4从医行为差长期透析的患者通过自身经历总结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俗话说:久病成良医,自觉什么都懂,对医护人员的嘱咐全然不听,自以为是。有文献报道:50%的患者会产生自以为是[1]。

    3.5性心理障碍女患者表现为性冷淡,男患者表现为阳痿[3]。有资料显示:大约70%的男性患者会发生阳痿[4]。

    4护理干预

    4.1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透析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详细介绍有关透析的知识,提高其对血透的充分认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和蔼的态度、善意的微笑、真诚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都会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无助感;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技术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缓解他们的恐惧感。

    4.2确实落实健康教育工作(1)针对不同的个人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进行健康教育。(2)定期进行血液透析的健康讲座及举行“肾友会”,做好患者的饮食和血管通路护理的指导工作及让患者及时了解到这门学科的新信息,增强他们生存的信心。(3)帮助患者尽快的适应角色的转换,鼓励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回归社会,体现自我价值,保持健康的心态,增加自信心。
, 百拇医药
    4.3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问题所在,并及时为其排忧解难。同时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在出现各种问题时能及时、准确的判断并迅速、正确的处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

    4.4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首先让家属充分认识到血液透析对患者生存的必要性及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取得家属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及给患者心理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减轻患者抑郁、焦虑、孤独的不良情绪。

    4.5锻炼适度的文娱、体育、社会活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活动耐受力,使患者的身心得到平衡,有利于治疗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许多医务人员认识到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的密切关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5]。而且,心理干预简单易行,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心理干预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双方互相信任,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高素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及沟通技巧.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52-253.

    [2]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罗丽叶.128例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52-153.

    [4]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吴凤兰,张丽,马亚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

    【收稿日期】2011-04-28

    (本文编辑:刘曾敏), http://www.100md.com(廖淑惠)